山东沂水:头雁领航 助飞小山村实现大振兴
“我们村环境优美、鸟语花香,是抗日堡垒村、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。我作为我们西墙峪的头雁,要带头保护好,利用好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,真正让我们这一片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,吸引更多的年轻人、能人,参与到西墙峪的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中来,让西墙峪更有活力,更有未来。”
这个在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上,对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观摩点进行现场讲解的,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王成成,这个看起来敦厚朴实的女支书却是助力乡村振兴、带动村民致富的领头人。
在部队待了5年的王成成,褪去了大学时期的稚嫩,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。2019年,当时25岁的她退役后,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院东头镇。通过面试、考察考评等层层选拔,王成成担任起了西墙峪的村支书,这一干就是4个年头了。
“刚上村里干书记的时候也是很多不适应,多亏县里经常给我们培训,除了有专门针对乡村振兴的知识培训,还通过擂台比武让我们上台晒业绩、赛思路、比发展。我们在比较中找到了差距、在交流中找到了办法,大家比学赶超,心里有了谱,干起活来也更得心应手了。”王成成说道。
坐在西墙峪村干净整洁的农家乐里,泡一壶茶或来一盆鸡,都是惬意畅快的。“我以前也开过两回农家乐,都没开起来,白费钱费力操心。去年村里又动员我们开农家乐,我觉得这回应该能行,毕竟这路修得这么好了,环境也这么好,来旅游的明显多了,就寻思再试试。”西墙峪村农家大院的老板张德法激动地说,“没想到这一干还真干成了,我们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杀47只鸡,从开业到现在赚了14万左右了,我非常有信心今年突破30万元。”
当初,像张德法这样对村里发展没信心,持观望态度的,并不在少数。以前的西墙峪村只是沂水县最西南的一个小山村,入村的主路不到3米宽,年轻人能走的基本都走了。王成成带领村里搞基础设施建设、建民宿、开农家乐、发展乡村旅游并不被大家看好,觉得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丫头能干成什么事,不过就是一时兴起罢了。
“村里以前很穷,外出居住的人比较多,大概有30%的房子都闲置了。我们就逐户做工作,流转了15套空闲宅基地,建成了现在的民宿区,现在村里已经建成了12套民宿,五一假期期间全部爆满。”说到当时入户做群众工作,王成成依旧笑着,“老少爷们都觉得不靠谱,挣不到钱,积极性不高,有些户今天做通了工作,明天又反悔了,我就继续跑他们家里做工作。”
沿着西墙峪村的彩虹路,一路上有山东纵队旧址,还有将军们居住过的房子和他们的指挥部。王成成刚来这的时候,村里的红色故事只是口口相传,知道这些红色故事的老人们也越来越少。面对这种情况,王成成发动大家,利用一年多的时间,将这些红色故事进行了系统整理,建成了西墙峪红色记忆馆。馆内一幅幅老旧照片、一幕幕感人场景、一桩桩动人事迹,对赓续红色血脉,传承奋斗精神发挥着巨大作用。自去年9月20日建成开馆以来,累计接待各类学员、游客3万余人。
王成成办公室的醒目位置贴有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“未来一定会很好,即使现在的生活艰辛,你要相信,糟糕的日子熬过去了,剩下的就是好运气。”这个可爱又坚强到让人心疼的村支书,用自己的努力,换来了全村人的好运气。现在的西墙峪村已成为“宿民居、忆历史、游青山”的旅游打卡地,2022年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2.8万元,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,共同奔向西墙峪村光明的未来。(张晓婕)
- 上传者:东北风
- 剧情介绍:
- 山东沂水:头雁领航 助飞小山村实现大振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