舆情观察 :主流媒体在舆情话题发酵过程中扮演

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,万千普通网民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主体,极大地改变了舆论场的格局。对此,具有官方背景的主流媒体尝试通过媒体融合战略打通传播壁垒,巩固自身在网络舆论场的影响力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媒体融合问题,更是被认为“媒体融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”

从舆情话题的发酵来看,主流媒体的作用依然强大

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快速发展之际,“网民爆料-大V转发-传统媒体关注-网民围观-涉事部门回应”曾经被称为舆情发酵的经典流程。为网民发声提供更多便利的新媒体的发展,并没有改变这一流程。

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,主流媒体(传统媒体)积极向新兴媒体学习,更加善于从网民爆料中发现新鲜的新闻素材,仍然是推动舆情话题发酵的重要因素

以最近的热点话题为例,辽宁“最美野长城”被修成“水泥路”事件起源于网民爆料,但该话题的走热则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(央广网)的曝光密不可分。不久前的河北馆陶车震视频外泄事件,也是因为传统媒体的介入,最终在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。

对于重大话题,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级主流媒体的介入,在舆论场具有“脱敏”效应

9月开学季,多起大学生因诈骗而死的事件,引发舆论对信息安全的担忧,明星隐私信息被叫卖就是其中一个较热的子话题。

 

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发现,早在8月24日,搜狐新闻频道就转发了来源为《极光》的报道《明星隐私信息泄露屡禁不止 孙杨身份证号5元就卖》,新浪微博、微信等对此也有零星讨论,但该事件引发舆论更广泛的关注却是在新华社介入之后,此时距搜狐新闻发布该稿件已经近一个月。

从网络舆论场的反应来看,对于一些重大敏感话题,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的介入,客观上具有某种“脱敏”效应,从而有助于激发公众讨论热情。

此前,2014年11月25日,澎湃新闻曾刊发报道《广西村庄被重金属污染,官方体检报告封存9年村民维权无证据》,也是在近两周后的央视报道(12月7日)后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。


  • 上传者:admin
  • 剧情介绍:
  • 舆情观察 :主流媒体在舆情话题发酵过程中扮演

评论 3303条评论

热门推荐

<strong>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名誉</strong>

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名誉

<strong>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名誉</strong> 1

<strong>习水县南天门村:村民执</strong>

习水县南天门村:村民执

<strong>习水县南天门村:村民执</strong> 2

<strong>太康韩杰:身在异乡念桑</strong>

太康韩杰:身在异乡念桑

<strong>太康韩杰:身在异乡念桑</strong> 3

主管:囯广电视网络台 京ICP备12039657号-5号

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